首页 > 时政评论 > 正文

从「同志」称呼排序说起


958 人阅读  日期:2009-01-06 20:08:00  作者/来源:甄城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年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一上来就说:「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我们即将开始2009年的崭新岁月。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一般人或许不太在意把「同志」排在第三的细微之差,但在笔者看来,胡主席此举当是别具深意。

「同志」称呼一波三折

有关资料显示,「同志」一词并非现代语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左丘明,就对该词下过「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的定义。因此,古人一直把「同志」与「先生」、「长者」、「君」视为同类,认为彼此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同」字是指意见相同的人能够想到一起,说到一块儿;「志」是因其由「士」字和「心」字组合而成。因而至少包含著两层意思:一是「士为知己而死」,二是「心为慕红颜而生」。「同志」乃志同道合的意思。

到了近现代,「同志」逐渐演变成党团内部成员之间的称谓。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说过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中所说的「同志」,与今天的同志称谓还不是一回事。直到1920年,毛泽东与罗学瓒等人在通信中互称对方为「同志」,方可见到这个词的红色定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特别在「一大」党纲中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旨在表明党员之间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大目标下结成的新型关系。这也是中共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的历史踪迹。在中共成为执政党之前,「同志」称呼也仅限于在党内使用,与党外人士和人民群众没有必然的关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著中共成为执政党,「同志」也从水下浮出水面,由党内向党外延伸,逐渐成为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时髦称谓。文革期间,「同志」称谓不仅登峰造极,还被作为「政治筹码」来左右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也不再称呼先生和女士,而是以「同志」划线,凡是被称为同志者,都是自己人;凡是不能被称为同志者都会被视为敌人。即便是那些「黑五类」子女,也不能享受「同志」的待遇,而是被称之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同志不仅成了敌我之间的分水岭,还成了「阶级斗争」中最得心应手的利器,轻而易举就可以用「同志」这把快刀,将一国之民切割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而且在诸多称呼中占据著「老大」的位置。「同志」称呼的一波三折,足以见证今日中国的巨大变迁。

排序见证社会进步

「同志」称呼的排序变化,还可见证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因为词义的包容性被不断拓宽。例如1989年,首届「香港同志电影节」的启动,就让「同志」成为了同性恋代称的率先发端。此后,这一特指称谓很快就在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流传开来,「同志」一词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尽管在使用这一称谓时,「同志」并不具体指向「某某同志」,而是被界定在「某某是一个同志」或「某某参加了一个同志团体」的特定语上。但不容否认的是,「同志」作为同性恋代称的本身,就已经改变了它原有的词义指向,而且带著鲜明的时代烙印。正如同性恋由非法到合法化的发展过程一样,「同志」词义的被拓宽,同性恋行为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中被合法化,既是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不断博弈的结果,也是整个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有力见证。

分析人士指出,「同志」排序的靠后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在以人为本的国策主导下,「人」的外延与内涵均远远大于「同志」,女士与先生的称谓理应排在同志之前;在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下,「党」与「国」在本质上的不同也不能再刻意回避。应该让「同志」的存在价值,在党内更多地体现为民主监督,而不是无视个性的绝对服从;在党外则应该等同于普通公民,而不能因为自己是一名执政党党员,就可以把「同志」凌驾于公民之上。

北京观察家指出,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共在执政理念、方式、手段和策略上都在发生著可喜的变化,尤其是胡温新政问鼎以来,中共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随著「以人为本」国策的日益深化和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民社会正在中国大陆呼之欲出。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把「同志」排在第三的位置上,当可视为这一动态的最新信号。


<<上一篇文章:资本主义会有未来吗?
>>下一篇文章:毛泽东为江青题诗激发了夫人参政野心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