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1246 人阅读 日期:2008-06-07 18:22:06 作者/来源:殷蔚
数月来,香港最引人注目的名人八卦新闻,恐怕非全港最大的地产公司新鸿基郭氏三兄弟闹不和,差点对簿公堂的事莫属。事态的最新进展是三兄弟隐居幕后多年的八旬老母出面坐镇,免去了老大郭炳湘的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要职,改由自己亲自担任集团主席。
至于行政总裁职务,则由郭炳湘的两名胞弟、集团副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联共同分担。至此,这场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家族纷争总算暂时平息。
原本只是普通的企业人事纠纷,却引起了两岸三地、东南亚甚至全球华人的关注,像追看精彩肥皂剧般翘首以待。究其原因,诚然和郭氏家族作为香港第二大富豪“树大招风”不无关系。
可是,另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细节是:郭氏三兄弟合作无间十多年,纵横商海所向披靡,联手成就家业的故事屡被华人社会传诵,几成家族企业成功经营的典范,何以在事业顺风顺水之时风云突变,置多年深厚的手足情于不顾,斗得难解难分呢?
原来,整场活报剧的导火线是一名堪称郭家老大红颜知己的女子。单就这么一个桥段的出现,就足以吸引相当一部分看官的眼球,让人浮想联翩。毕竟,事业有成、老板佳人、朋友兄弟反目等情节,几乎是每一本引人入胜的财经小说及戏剧的固定套路。现在,有真人版上演,岂有不看之理?
闹剧落幕之后,倒也给我们留下些许启示。
由一斑可窥全貌。作为多如繁星的家族企业中的一员,新鸿基集团郭氏三兄弟的内讧事件并非绝无仅有,它的出现可说是家族企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再一次昭示了家族企业的独特性及拥有共同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问题在于产权
家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据统计,即使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相当完备的美国,90%以上属于家族企业,创造产值占全国的半数。
《财富》500强中被家族控制的企业也在三分之一以上;欧洲的意大利、英国、瑞典等国的家族企业所占比重至少也在七成以上。
在亚洲,家族企业更是常态,日本大约九成九的企业是家族企业;香港股市中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由家族企业控制,15个大家族拥有35%的香港股市市值;印尼和菲律宾超过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资本额由10个家族企业所掌控。
从西方社会的摩托罗拉、杜邦,到日本的松下、韩国的现代,香港的长江实业到中国的新希望集团,全都耳熟能详并无一例外刻有家族企业的烙印。
从好的一面看,基于血缘及姻亲关系缔结而成的家族企业的确能从融洽的家庭关系中受益:家族成员因为亲情纽带而聚集在企业,并或多或少地倾向于忠于企业,与企业共兴衰,因而成为企业最根本的利益源泉。
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家庭成员通常也会基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本能考虑,愿意作出牺牲,与企业领导者共度难关。
此外,家族成员的个人声誉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家族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的现实可为企业树立更高的道德观和诚信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一切都已成为公认的家族企业的独特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家族企业因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肘,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基于家族内部的互信关系建立起来的家族企业难免固步自封,重亲轻远,视野不够开阔,心胸不够开放。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企业家族关系,常令领导者在战略规划、人事任命及绩效管理等方面遭遇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不胜其扰。
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产权问题。产权问题不仅存在于家族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或多或少受其制约和影响。
新鸿基集团内讧事件
上述新鸿基集团的内讧事件,即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想当年,现已作古的新鸿基创始人,郭氏兄弟的父亲郭得胜为维护家族利益,避免日后兄弟拆伙,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支离破碎状况的出现,费尽心机地以家族信托基金的形式,把新地控股权“捆绑”起来。
郭氏家族成员共同持有新地的四成多股权——郭老太及三个儿子都是受益人,其中以郭老太所占的分额最大,因而也最有话语权。谁曾想到,如今老先生的隐忧变成了现实。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那是信托基金要求郭氏三兄弟必须共进退,不能够卖股份,或把信托基金解散,让受益人各自摊分资产——就算可以,也会因技术问题和将或引起的更大冲突,让他们不得不三思后行——使新鸿基仍然一体。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障碍,也许新鸿基早已面目全非。
从第一代家族企业领袖的角度考虑,当然是希望自己从零开始、一手创建起来的企业能在所有家族成员的同心协力,优势富集之下茁壮成长,如同参天大树般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因此,不管是从主观情感,还是客观情况出发,他们都不愿意把产权问题划分得那么具体明确,以免分配有失偏颇,伤了彼此之间的和气,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从家族成员的立场来看,深知人微言轻、“枪打出头鸟”的通俗道理,他们大多也不会主动提出产权分配问题,以免落得个“闹分家”的罪名,因此,在一致的默认状态中,家族企业的产权顺理成章成为大家的共有财产。
人毕竟是有感情、会思想的动物,一代、两代人之间也许因为人员少、血缘姻亲关系浓厚而鲜有冲突。彼此扶持,荣辱与共,倒也相安无事。可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家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持的观点都不可避免地多元化、纷繁复杂起来。
“李锦记”的婚姻观
此时的家族企业,倘若还是缺乏一套系统完善并深受众人认可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将很难保证不出现类似新鸿基集团的内部争斗问题来。
颇有借鉴意义的是香港“李锦记”集团。同为家族企业,一百多年以来,李氏传人始终恪守质朴祖训:不得离婚、不得有外室,不得晚婚。
他们相信稳固的婚姻关系、幸福的家庭生活,能有效帮助家族成员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于毫无意义的感情漩涡中,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工作。
虽是极传统的家庭道德伦理观,看似与企业经营毫不相干,却行之有效,数代人同为集团的持续发展胼手胝足打拼,不但成功破除了“富不过三代”的家族企业魔咒,而且在传统的酱料行业闯出一片绚烂的天空。令人不由赞叹,家族企业的永绿长青并非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
在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今天,标新立异的摩登思想层出不穷。就在人们质疑是否该摈弃过时的传统理念之时,看似老土的朴素价值观仍能大放异彩,发人深省。
·作者是商业管理课程兼职讲师
<<上一篇文章:中国与印度:比较和为什么比较
>>下一篇文章:贺卫方:从许霆案反思中国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