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国际 > 正文

两岸政治互信不足


996 人阅读  日期:2009-11-03 18:06:57  作者/来源:邵宗海


两岸政治互信的不足说明了,类似“和平协议”或“军事互信机制”在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困难。

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10月下旬在成都一次两岸关系会议中充分表达善意,表示北京愿意在第四次“江陈会谈”中与台北讨论有关ECFA的议题,一反过去对此议题所呈现迟延与保留的态度。

但是就在不久前,王在澳门另一个会议中被问到“马胡会”的可行性时,就不再展现高度的自信,只简短地回应说:“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同样在台北,陆委会也是在10月下旬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台湾媒体高层访问团前往大陆的前夕,宣布了一连串放宽大陆媒体在台驻点的规定,展现在过去较为罕见的善意。但是就在一周之前,针对两岸和平协议是否可进入协商的阶段,台北又透过亚太和平基金会表达北京必须先行做到的前提条件。

这二个具体例子告诉我们,台北与北京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气氛,都可以不约而同地释放很多善意。但是一旦触及到外界所关注的议题,特别是政治性议题,两岸当局的态度就趋向于保留。这中间所涉及的态度转变,确令人感到玩味,但答案也不难寻找,就是彼此的互信还是不足。在可能就要涉入政治性议题探讨时,由于政治互信的脆弱,导致了两岸的保守立场。

马英九总统在今年“国庆致词”中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固是充满期待,可是对于双方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如涉及政治议题谈判所需的互信,仍然不具信心。他说:“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将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需双方抱持信心,正视现实,循序渐进,以扩大互信,求同化异”。

而陆委会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在回应“胡六点”时已经点出台北的关注。陆委会说:“有关和平协议与军事互信机制等议题,当在两岸关系达到相当程度的互信后研议推动,目前双方处理的经济、文化交流事务与协商,都是民众最关切、亟待解决的议题,也都是为累积互信奠定坚实基础”。这也说明了台北深深了解在两岸政治互信没有全面建立之前,双方所谈的议题就只能锁定在经挤文化层面。

对政治互信不足感到忧虑

同样在北京,对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建立虽有高度的期待,但在现阶段情势下,也只能保持审慎因应的态度。胡锦涛在今年5月26日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曾说,“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

而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今年面见江丙坤时更“意在言外”地说了一段看法,值得台北再三推敲其中含意。
王说:在两岸协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主张,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做解释和说明,以增进了解,凝聚共识;一方面还要秉持坚定的信念,克服干扰,化解分歧,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对于其中出现的紧张,要以最大的耐心去解释说明,以便凝聚共识,另外还要秉持坚定的信念,落实执行,向前推进”。

依王毅的看法,两岸关系还存在一些矛盾、分歧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敏感问题。所以王毅建议:“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深化,需要我们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使两岸关系遭遇瓶颈,停滞不前;如果解决不好,会拖两岸关系的后腿,甚至使两岸关系进程发生逆转,为此,我们应未雨绸缪,逐步为解决这些复杂和敏感的问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整段话,清楚表达了北京对两岸政治互信不足的忧虑。

两岸政治互信的不足说明了,类似“和平协议”或“军事互信机制”在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困难。但是两岸当局如果不愿走出一步去推动彼此互信基础的建立,那么两岸关系就会停滞不前,台海和平远景就难以实现。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