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国际 > 正文

民主—台湾对祖国统一的最大挑战


3054 人阅读  日期:2008-06-29 09:45:33  作者/来源:姚定标


台湾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有很多,从外部来看,国际大环境特别是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一直是祖国统一的一个很大障碍。从内部来看,台湾和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道路所造成的差异也对两岸走向统一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两岸的差异是更为本质和重要的原因。

台湾和大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两岸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台湾虽然是个海岛,山地众多,自然资源也不是很丰富,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蒋经国当政时期,国民党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调整,使台湾抓住了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名噪一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2006年台湾的GDP已经达到了3613亿美元,人均GDP是1万3000美元左右,在世界上也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中国大陆的经济较快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五,但人均则要低得多。不可否认,大陆和台湾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这也造成了台湾对大陆的认知差距,使得统一存在较大障碍。当然,目前两岸发展的趋势是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特别是近年来大陆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台湾经济的停滞不前形成了很大的对比,从经济角度来讲,大陆对台湾和台湾人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不断涌向大陆的台湾投资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两岸之间第二点重要的差异在于两岸的政治体制的不同。20世纪80年代蒋经国去世前夕,他通过开放党禁、言论自由等一系列措施使台湾向西方民主道路逐渐迈进。2000年,民进党取代长期执政的国民党上台,前不久,执政8年的民进党又在总统选举中输给了国民党,这样的政党轮替表明台湾的民主体制逐渐走向成熟。这样的一种西方民主体制和大陆的政治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两者之间缺乏共性,这种政治体制的差异会对两岸的理解和沟通造成困难,从目前和长远来看,这也是两岸统一最大的挑战。

具体来看,这种挑战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两岸的政治体制差异可以给西方国家阻挠台湾统一提供口实。一旦两岸有风吹草动,西方媒体往往会认为“民主台湾”受到“非民主中国”的威胁,民众和舆论也会从感情上倾向台湾。事实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反映了这一点。美国政府虽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国会内部对台湾的支持势力却不容小觑,连众议院议长佩罗西都强硬的支持台湾。而且,美国又把台湾作为东亚很重要的一个“民主典范”,联系到美国在全球推进民主的战略,可想而知,美国一定会大打台湾的“民主牌”,为自己插手台湾问题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借口。

其次,生活在台湾民主体制下的台湾民众已经逐渐对体制产生认同,让他们去认同完全不一样的大陆体制,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即便是在一国两制下,让他们在完全自治基础上认同大陆体制也是不现实的。虽然台湾的政治体制也有许多缺陷和不足,甚至为陈水扁这样的政客所利用,但不可否认,台湾的民主体制是越来越得到台湾民众的信赖的。台湾的几次大选,从根本上说还是客观反映了台湾人民的意愿的。在台湾人的心目中,大陆的体制是“不民主的”,甚至是“落后的”,让他们来认同这一体制,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也是台湾统一最本质的一个障碍。因为说到底,统一还是要看两岸的民心向背。

最后,随着国民党的重新上台执政,不排除国民党利用台湾的民主体制来影响大陆民众,进而影响整个中国政局的可能性。中国国民党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1949年以后,国民党被迫退守台湾,以后一直在台湾经营,甚至一度失去政权,直到今年又重获总统职位。这么多年在台湾的经营以及国民党本身的变化,他早就抛弃了退守台湾初期所秉持的“反攻大陆”计划,安心于在台湾的经营。但这并不能说明国民党不会有新的变化和想法。随着国民党重新上台,可以想见两岸的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各方面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两岸民众相互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会给国民党和台湾民主一个在大陆人民面前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甚至取得一部分大陆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再加上国民党深厚的大陆渊源,存在着国民党以台湾民主为武器,从政治上“反攻大陆”的可能性。

综上,台湾和大陆的统一困难重重,民主无疑是横亘在统一道路上一道最难逾越的障碍。大陆能够做的,不仅仅是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并尽可能多的和台湾建立经济联系,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使大陆在政治体制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唯有如此,祖国统一才有现实可能性。


<<上一篇文章:评钓鱼岛和东海协议
>>下一篇文章:为什么大陆对开放“党禁”保持低调?



2022-06-09 10:02:03 网友
[1楼]:
十三年后,民进党开始执政,统一遥遥无期,国内疫情反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