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建言中国制造:目前只是秋天 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
1366 人阅读 日期:2008-08-25 09:09:28 作者/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奥运体育四年聚首,奥运经济十年为期。
我们关注后奥运,并不是因为举办奥运会本身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占有主导地位的强大拉动,也不是因为寄望16天的盛会能给中国带来巨变。而是当一场中国为之倾注了空前盛情的盛会完美谢幕,我们必须以国际视角重新聚焦到中国经济;聚焦到这个社会营商环境的点滴进步;聚焦到影响中国的世界经济变量。我们必须以市场化思维重新梳理通胀、资源价格、需求不足之间的关系,反思环保、信贷、财政这些政策遇到的真正掣肘。这其中的变化孕育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就是你我的未来。
中国经营报去年曾经就2008年的经济状况采访过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先生,当时郎教授提出“八大危机”的警告。而今年的中国经济就如同郎教授“八大危机”访谈中所指出的路径一步一步的发生着。奥运谢幕至少使中国经济存在了7年的一个积极预期消失,适逢中国经济遭遇自身和外部的极大不确定性。他提出,要跳出经济圈解决经济问题。
去年股市和楼市的泡沫已经预示着“二元经济”的严重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待目前国内制造业出现的一些倒闭现象?
郎咸平:在我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扭曲的。我们看到的每年百分之十几的经济增长率其实是政府部门投资拉动GDP所致。而政府主导的经济部分一直是过热的,占GDP30%左右,剩下的70%是什么?就是过冷的制造业,也就是民营经济主导的部分。这种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的经济就是我去年所说的“二元经济”。
制造业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萧条。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前年开始到去年,股市、楼市疯涨?是资金状况更好了吗?不是,这象征着制造业的回光返照,也就是造成楼市和股市泡沫的本质原因,是制造业资金大量流入这两个市场。 今年已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且都是在广东、浙江等最发达的地区。我们担心这个情况会继续恶化,尤其是在奥运会之后。
《中国经营报》:是什么原因驱动了制造业资金流向股市和楼市?
郎咸平:因为在二元经济里面,制造业经营条件恶化以后,钱都打到股市和楼市了。以炒楼为例,他们买的楼盘是以高价楼盘为主。高价楼盘一上升,中低档楼盘同样水涨船高,造成各地的楼市泡沫。可是高价楼盘是有资金撑着的,中低档楼盘是真正的泡沫。跌的时候,是中低档楼盘先跌。高档楼盘目前好像还是坚挺的,因为资金是制造业的资金。当然如果扛不住的话,也会跌。楼价跌不跌不是看经济好不好,政策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资金怎么流动,而这又特别难以估计。
以炒股为例,2006年~2007年的股市泡沫基本就是制造业资金大量进入股市,2007年5月份到11月份的大盘上涨基本上就是“二元经济”的过热所拉动,这就是去年所谓的二八或三七现象。这说明经济更坏了,而不是更好了。2007年年底开始的股指不断下跌的现象则预警着“二元经济”中国冷的制造业出现了重大危机,目前还看不到这场危机的底限。
劳动力已经没优势了 产业链升级很迫切
《中国经营报》:中国制造业如何摆脱“过冷”的困境?
郎咸平:目前,对制造业企业家而言,我建议要努力把握产业链的问题,不要总是从制造业上下工夫,要做产业链的升级。要从单纯的制造转移到6+1产业链环节上去。所谓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六大块能创造的价值应该是90%,制造创造的价值应该是10%。拿芭比娃娃为例,制造是1美元,最后终端零售市场是10美元,那么这9美元是怎么创造的呢?就是通过六大环节创造的。
而我们中国企业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做6的居少,做1的居多,做到现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工人的低工资。所以在中长期范围内,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让企业从1转移到大附加价值的6。当然这个转移需要时间。我希望政府能够推动,企业自己也要推动。我们中国不是缺6,其实我们都有,比如说物流的干自己的物流,原料采购的做自己的原料采购,零售干零售,批发干批发,由于每块都是相对独立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效益非常低。我们应该以产业、产品为单位,贯穿产业链做高效整合。在高效整合方面的速度而言,我们和西方的差距是5到15倍之间。
以纺织行业为例,在中国,全部走完6+1这个流程是180天,广东地区就是这样子的。西班牙的ZARA是12天,这种高于我们15倍速度的高效整合就能大幅降低成本,这是一个新的成本管理观念。举例而言,以一件衣服为例,12天和180天的仓储成本比起来,就节省了90%。现代化的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要做天翻地覆的改变,不要从剥削劳工着手,而要从产业链高效6+1整合着手。
我想提醒各位中国企业家,劳动力已经没有优势了。在整条产业链里面,劳动成本只占不到2.5%,节省成本需要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中国的企业只要还想利用廉价劳动力,配合技术的升级或者品牌的界定,想走出国门的都很困难。比如说TCL 和明基,TCL收购了阿尔卡特、汤姆森,明基收购了西门子移动,想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配合上国外的品牌技术走出去,最后结果轰然垮台。为什么?还是因为我国企业仍然在制造业的成本上面下工夫,而制造业的劳动成本只占产业链条的2.5%。
那中国有没有做得好的呢?比如说华为,富士康。富士康也没有品牌,但其通过高效整合6+1,产品做的非常快。能够进到中国来的跨国企业,都是控制6,或者控制6+1的高效整合。比如耐克、阿迪达斯、宝洁,这是时代潮流。我们不是缺6而是缺乏一个政策的指导。如果到现在你还认为可以搬到西部去,搬到越南去,因为他们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那么你迟早还是会陷入经营困境的。
我们整个制造业出了重大问题——我们在整条产业链中是“1”,1有什么特色呢?价值非常低,利用率非常低,因此你难以承受外界的冲击。而刚好这两年外界的冲击一齐到来;第一,汇率不断上升,第二,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本成本大幅提升;第三,《劳动合同法》的推出等。这几个冲击同时发生,使得产业链间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突然间难以承受,而且不是几家的问题,是全面难以承受,这就是原因所在。
郎咸平观点
1为什么从前年到去年,股市、楼市疯涨?这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也是造成楼市和股市泡沫的本质原因,因为制造业资金大量流入这两个市场。
2目前只是秋天,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制造业企业家要做产业链的升级,要从单纯的制造转移到6+1产业链环节上去。
3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工商链条的时代,环环相扣,一旦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链条就垮了。所以一定要跳出经济圈才能解决经济问题,不单单是制造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工程的问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