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国际 > 正文

俄罗斯会拿出令中国“满意”的说法吗?


1285 人阅读  日期:2009-02-23 16:33:12  作者/来源:章文


中俄在“新星号被炮击”一事上,目前似乎陷入僵局。俄罗斯方面坚称“开火合法”,中国外交部则“不能接受”。

2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辉紧急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时称,此次事件的细节虽需进一步调查,但俄方炮击民用商船、对落水船员施救不及时、长时间未向中方提供调查结果,中方对此不能接受并表示强烈不满。

“不能接受”、“强烈不满”,这些饱含情绪的字眼出现在近年来“亲密”的中俄关系中,令人颇为吃惊。

要知,就在两天前,2月17日,僵持许久的中俄双方达成了一揽子能源协议:俄罗斯将用20年时间向中国供应总量3亿吨的原油,中方则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

当时有中国媒体欢呼“石油大单令中俄双赢”,谁曾想两天后,双方交恶!

不过,长期观察国际风云的人士,对此不感吃惊,中俄冲突只是迟早问题,但也不至于引发大问题。

中俄均是大国,是拥有陆地边界线最长的两个国家,地缘政治注定了中俄斗争多于合作。在历史上,无论是沙皇时代,还是前苏联,中俄的蜜月期总是远远少于剑拔弩张期。近些年来的“亲密”实为形势所迫,衰弱的北极熊和正在崛起中的中国龙,需要携手应付对它们进行“遏制”的美国,但是内心里又相互提防。例如在上海合作组织上,在石油贸易上,中俄都是既合作又斗争的。双方既合作以对付美国的“遏制”,也相互“遏制”对方。

去年8月,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引来西方一片谴责;今年初俄欲惩戒乌克兰挑起天然气纠纷,西方再次出面调停,使俄未能得逞。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由10多年来的守势转为攻势,而中国则努力争取与西方世界的进一步合作,温家宝于去年底对欧洲(除法国外)进行了一趟“信心之旅”,尽管在英国被扔鞋了,但客观而言还是颇有收获。一冷一热,俄罗斯焉有不恼之理?

回顾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在去年俄格冲突后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据俄《独立报》报道说,“俄罗斯外交部已提出修改案,要求在(上合组织峰会)声明中加入在安全和预防冲突问题上共同行动的内容,但中国不同意这些建议。”

俄罗斯想主导上海合作组织,联中抗美(北约),但从这个细节看,显然中国不作如此想。貌合神离的关系,暴露无疑。

回到此次炮击事件上,如果考虑到是俄联邦安全局(前身是普京原单位——克格勃)下令开火的,那么就会令人产生非常丰富的联想,也由此判断,此事的解决恐怕还得多费周折。目前,普京、梅德韦杰夫和胡锦涛、温家宝,都保持着沉默,未见出面表态。

有学者由此分析说,该事件仅属个别突发事件,不至于影响中俄关系长远发展,相信双方会很理性地处理这件事件。

我基本赞同这个看法,毕竟中俄还相互需要,还没到翻脸的时候。不过,该事件将如何向前延烧,俄方会否给出一个令中方“能够接受”的说法,颇多悬念。

就在这“炮击”热议中,关于中美的一则重要新闻被人冷落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1日在北京与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会晤,双方同意提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层级。战略对话将涵盖政治、安全和全球问题;经济对话包括广泛的金融和经济议题。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当初不少人还担心奥巴马上台后,原来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会不会继续下去,现在看来,原先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且还有更多的期待,纯粹的经济对话拓展到政治、安全和全球问题多方面了。

由此我想,如果要让俄罗斯拿出一个令中方“能够接受的说法”,那么也许就要看中美这个将被提升级别的战略对话,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吧!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