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谈法论道 > 正文

陈方:法官与律师的物理隔离能走多远


1489 人阅读  日期:2010-01-30 08:30:49  作者/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物理隔离难治司法腐败

重庆想出一个预防司法腐败的物理疗法,意思是以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员,不再作为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的提名人选。而已经担任领导职务的,要逐步清理,要么配偶、子女不再从事律师工作,要么本人辞去领导职务。

重庆高院院长钱锋表示,确保司法公正,最好也是最笨的办法就是物理隔离,关键在于规范法官和律师关系。即只能实行单方退出,否则腰板永远硬不了。

老子当院长,不能让儿子当律师,看起来是非常直接有效的,隔绝了法院权力与律师因直接的亲缘关系而出现苟且行为。但纵观中国司法之腐败,从来不是只有亲缘关系才滋生腐败的,腐败严重的领域、地区、时代,影响最大的腐败案,没有几个是直接亲属引发的。

正因为如此,世人对于腐败案的动机指向,说得最多的也是“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而不是“权情交易”。

照我看,老子当院长,儿子不当律师,司法腐败不会有丝毫的减少,倒是让司法腐败可能更加隐秘。儿子不当律师,照样可以成为掮客,在当法官的老子和有钱的事主之间牵线搭桥。这样的腐败,三方风险都小,远比直接让当律师的儿子去找当法官的老子办事安全多了。

事实上,以时下网络之昌盛、网络公民之强大,如果哪个案子里出现了老子儿子出现在同一法院的同一法庭上,早就被曝光于天下了。而且,直系亲属出现在同一案件的相关司法程序中,本身就是违反现有相关法律条文中关于回避之规定的,无需另外再出台一个条文来禁止。

重庆此时出台这个规定,也许是针对打黑中大量当地律师涉案这样一个事实。但看看落马的这些律师,均不是有直系亲属在法院当官,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行贿司法官员捞人赚钱。

显然,重庆的这些司法腐败问题,症结不在律师家里有没有亲属在法院当官,而在于司法权利失去了有效监督和控制。物理疗法表面看上去很美好,但阻止不了更隐秘更激烈的化学反应。

这个规定,还直接导致以后法官的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可能,这就有点违背人情世故了。如果哪个法院领导的儿子天生就爱学法律且爱给被告人辩护,那不是儿子跟老子必须要PK了?天赋人权,谁能剥夺下一代就业自由的权利呢?

陈方:法官与律师的物理隔离能走多远

老婆当律师,老公将不能在法院当院长、庭长;已经担任领导职务的,要逐步清理,或者配偶、子女不再从事律师工作,或者本人辞去领导职务。这是重庆市法院院长会议上提出的一条新规。从今年开始,重庆市法院将全面推行这样的法院领导干部“单方退出”机制。

据新闻披露,之所以重庆市法院系统推出领导干部“单方退出”机制,是为了规范法官和律师的关系。确保司法公正,最笨最好的办法或许有法官与律师的“物理隔离”,这原则上也或许没错,关键是这样的“物理隔离”真的能发挥效用吗?

在2009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说,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律师和法官的勾结,很多律师和法官是老同学、老朋友,日常往来频繁。当事人向法官行贿送礼,一般情况下法官都不敢收,但是律师就不同了,借助律师这层关系,很多法官都被拉下马。

是的,现实中存心不良的律师确实存在,但是如果将律师视为司法腐败的“导火索”,或许有失客观。如何根治司法腐败,有识之士都不止一次地提出,首先要从权力架构中让司法获得独立,让法官拥有尊严,然后通过媒体监督以及人大弹劾去制约法官,最终使法官基于尊严,畏于制度,不愿不敢不能贪腐。这是国家根治司法腐败的良药,否则,司法腐败的怪圈难以走出。

理想的制度架构在现实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何况中国确实还是一个人情社会,现实中律师靠“关系”打官司的现象并不鲜见。然而,如果细细剖析律师为什么会“靠关系”打官司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律师的执业环境不尽如人意甚至比较恶劣,在一些情形下,他们只能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竭其所能地做好受托案件的辩护,以赢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在这种现实情形下,如果律师的配偶或者父母是法官乃至法院领导的话,那么这名律师的生存环境与“辩护能力”一定会大大胜过普通律师。

重庆市法院系统推出“物理隔离”机制,虽然在现有的环境里尽可能地呈现出了积极的改良姿态,但这项“物理隔离”机制不可能彻底根治司法腐败。乐观地说,如果重庆市法官与律师“物理隔离”的机制能够真正实施下去,无论对法官还是对律师都将大有裨益。但让人忧虑的是,有多少人能相信法官和律师能真正彻底“物理隔离”呢?别的不说,比如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现实中依然未能杜绝。禁止领导子女、配偶经商,国务院在1985年就发布过相关政策,级别要远远高于重庆市法院系统推出的法官与律师“物理隔离”机制的级别,可是高级别的禁止也未能杜绝现实中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凭借家庭关系和影响,非法倒买倒卖,牟取暴利。前有车,后有辙,现实的映照,总是不免令公众对每一项有积极意义的措施的“落地”心存疑虑。

社会的进步并不该仅仅体现在政策机制所呈现出来的字面意义上的进步,它更该经受公众的疑虑及考验,在现实中真正扎根并愈走愈远。之于重庆市法院系统推出的法官与律师“物理隔离”的机制,公众怀有同样的期待。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