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国际 > 正文

解析印媒“反华报道”背后:媒体被指为钱炒作


1956 人阅读  日期:2010-04-01 16:51:08  作者/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201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不过,在两国官方、民间及媒体塑造的一幅龙象接近的美景里,显得最为游移的是印度媒体。印度媒体似乎在不断地发出一些不和谐的“中国威胁论”的声调,甚至有时印度官方也不得不出来“灭火”。印度媒体在中印两国关系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它究竟怎么看中国,其“反华报道”如何运作?不久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程前往印度发行量最大,更是一向以“反华”面貌呈现的《印度时报》,在与该报编辑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部分答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毛晓晓发自新德里 报社大楼里拂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楼梯走廊挂满了表现印度主题的现代风格画作,楼梯门口还摆放着一个齐头高的印度教寺庙微缩模型。

每天晚上的7点钟,正是报社最热闹,也最忙碌的时候。有年轻记者说笑着站在休息室门口喝着咖啡,办公室内更多的是敲击键盘的声音,还有编辑正在给记者打电话下达报道要求。这是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办公楼内一景,该报的广告收入在印度名列前茅,报社大楼座落在首都新德里的巴哈杜尔·沙阿·扎法尔街,这里是市中心的最繁华地段。

中国读者熟悉的很多耸动的对华报道,比如“中印边界爆发流血冲突”和“要10天内封杀中国手机”等这些有明显事实差错的假消息,都出自这些穿着活泼、大方,思维活跃的编辑记者之手。

不久前,《国际先驱导报》带着疑问走进了这座大楼,跟该报的几名编辑探讨了中印关系,发现他们的见解并非如他们手上出来的报道那样耸动。只是,进入这座大楼的过程并不令人轻松,在报社接待处要接受拍照,拿着印有黑白头像的准入证后,再经过一道检查关卡,才能感觉到如上所说的文化气息。

印人觉得“中国不让印度崛起”

前来迎接的外事编辑因德拉尼(Indrani)解释说,《印度时报》也在恐怖分子的名单上,自从去年孟买恐怖袭击案以后,编辑部就加强了警戒。印度一直将孟买袭击案的元凶锁定为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而巴基斯坦和中国也正是包括该报在内的不少印度媒体记者编辑挂在嘴边的对象。

因德拉尼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与印度尚未划清边界的两个重要邻国,也都是有核国家;巴基斯坦的军力不及印度,但中国实力早已在印度之上。所以,中国的确是印度最大的挑战,印度应该对中国保持“警惕”,但不是“恐惧”,也不是把中国看作敌人。

与此同时,因德拉尼说,印度的年轻一代也有“印度正在崛起”的感觉, 但中国在印度获得核地位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不情愿,也让印度人疑问,“为什么中国不希望我们崛起?”

“印度媒体为何如此热衷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呢?”

因德拉尼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但从他的口气里可以听出“印中摩擦”是印度媒体的“常态报道内容”。他说,“印度媒体中不时报出与中国的小摩擦,大概也有两年的样子了,气候变化会议上印中合作后,会平静一段时间,但我相信之后还会再冒出些别的事情。”

一些媒体拿中印冲突当“娱乐”

2009年,《印度时报》刊发了一则耸动的报道,并迅速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报道称,“中印边界发生流血冲突”,这则新闻一度让印度国防部惊慌失措,赶忙站出来否认。

坐在隔壁的防务编辑拉贾特(Rajat)了解这则报道的背后情况,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当时他在外出差,因德拉尼和其他编辑打电话到国防部核实此事,得到的结果是没有发生中印边界冲突事件。然而,身处一线的加尔各答分社记者可能受到边界军官的误导,坚持这件事的“可靠性”。考虑到中印边界的确太平了几十年,这个消息登出来就是“重大新闻”,年轻的值班编辑还是决定采用了。

至于印度时报网站的不实消息,拉贾特说,网站有自己的编辑和记者,虽然同在一个大楼内,但平时并没有太多沟通。

说到媒体炒作,因德拉尼说,印度的报纸与电视比起来可是“小巫见大巫”。比如“今日头条”频道(Headlines Today)炒作味道很浓,曾把“中国学者称要分裂印度”的这种不实消息当做头条全天滚动播出。不过,据说在印度很多人眼里,这个新闻频道走的就是“娱乐路线”。

“你还没看有些印地语频道呢,宣称2012年地球末日就到了,还有牛会飞什么的,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发疯了,但是在印度农村真的有人会相信的。”历史专业毕业的编辑阿努伊(Anuj)告诉记者。

对中国的关注仅次于美国

“炒作也说明对中国关注在上升,但仍然难与对美国的关注相媲美,因为在印度,英文报纸的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群,大部分这样的家庭都有孩子或亲戚在美国读书,而且印度服务外包的客户大部分在美国。”因德拉尼说,俄罗斯正在逐渐淡出视线,除了军事合作,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缺乏民间交往,所以现在国际版的新闻排序就是美国、中国、巴基斯坦。当然,印度媒体排名前三的热点是国内政治、宝莱坞和板球。

印度第二大报《印度斯坦时报》国际版曾对读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关注中国的读者比例在增加,一部分是关注安全和国防的年轻人,一部分是希望到中国经商的人。

《印度时报》是最早派出驻华记者的印度媒体,《印度斯坦时报》则两年前撤销了驻俄罗斯的记者站,换到了中国。

《印度斯坦时报》外事版编辑乔杜里(Pramit Pal Chaudhuri)认为,中国威胁被夸大了。他告诉本报记者,边界和达赖问题是发展两国关系中最大的障碍,但都已存在了几十年,而近些年所谓中国遏制印度的“珍珠链理论”则是印度过虑了,“如果看看实际情况,中国军队在印度周边存在的数量非常少,况且中国关注的焦点是东面,而不是南亚和印度洋。”

印媒对华心态有“三六九等”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伊洛发自北京 印度是一个媒体超级发达甚至是“超前”发达的国家。单以其5000余种日报数量论,即远超美国(1500种)及英法日(各约100种)等发达国家,雄居世界首位。就质量而言,印度媒体也向以自由、民主自诩,宣称媒体自由是印度民主的保证、标志与骄傲。

然而,近年来印度媒体却无端兴起了一股群起攻击中国、炒作负面新闻的浪潮,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话说堪称“歇斯底里”,“新闻是否属实已经不再重要,只要抢占市场先机就好。”这股逆潮不仅招致印中政府、学界的频频驳斥,也引发各界的关注与反思:印度媒体对华态度为什么会扭曲至此?背后又有哪些力量博弈?

对华态度三杆秤

根据笔者在印度5年多对主流媒体的观察,其对华报道的态度可以用政、经、军三杆枰来衡量,结果概括为:政治上,不反对中印合作,但夸大双方分歧;经济上,承认中国建设成就,但以“民主”为印度遮羞;军事上,关注中国发展,渲染“中国威胁”。

总体而言,印度媒体对政府推动两国合作的政策是支持的,理性认同“亚洲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印中两个崛起的大国”,但对合作前景倾向于持怀疑态度,尤其对领土争议、西藏问题、贸易赤字等双方分歧的解决,看法悲观。

尽管多数媒体也赞同印高层“需要向中国学习”的认识,但仍有相当多媒体坚持认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威权体制,印度虽然发展较慢却有体制后发优势,决不能牺牲民主去追求一时的经济速度。印度媒体中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尽管孟买破旧、肮脏,但有活力、有创造力,有自己的灵魂,而上海却没有。”

一切与中国军事发展沾边的话题,都是印度媒体热炒的焦点。从增加军费、研制歼十、开发航母、索马里护航到修筑边境公路等无一幸免,当然还有数十年不变的中巴军事合作这个老话题。尽管印度总理、外交部长等多次出面表态称“中印不是对手”、“边境和平安宁”,但很多媒体在报道中国军事发展时总不免语带机锋,影射中国“围堵印度”,更有少数不良媒体热衷于炒作类似印空军参谋长的叫嚣“印度的头号敌人仍是中国”,不顾两国政府多次辟谣,连篇累牍地载文歪曲、甚至无中生有地一再捏造边境冲突事件所谓“枪击案”、“油漆案”、“直升机案”。

对华阵营左中右

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很多。曾有资深编辑说过,任何一家印度主流媒体,如果一期没有几条重要的中国新闻押阵,就很难拿出手。尤其是经济专业类报纸,像《经济时报》,几乎每一版都有与中国相关的报道。

根据政治、经济、军事三杆枰,印度所有媒体的涉华报道都有正、负两方面,但“勾兑”的比例大相径庭。从总体上是否更加偏向于夸大分歧、强调民主、渲染威胁,可以将印度媒体笼统地划分为左、中、右三个阵营。

对华总体态度消极、可以明确归入右翼的媒体有:《先锋报》,印度人民党的机关报,崇尚印度教复兴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较浓,意识形态传统、保守,主张对华、对巴强硬;《论坛报》,主要在北部印地语地区发行,积极支持达赖集团,反华涉藏报道较多;《印度时报》,印度第一大英文日报,但涉华报道很不友好,多次制造负面新闻,堪称捣乱急先锋;印度时代网与《印度时报》同属时代报业集团,观点相近。

对华态度总体积极、可以明确归入左翼的媒体有:《印度教徒报》,涉华报道较为公正客观、立场倾向理智冷静,读者主要为南方知识分子群体;《国民先驱报》,国大党机关报,由尼赫鲁创办于1938年,对华报道反映政府立场,转载中国官方报道较多,但发行量每况愈下,已于2008年“暂时停刊”。

其他多数媒体居于中间或中右立场。由于这些媒体多不具备独立采集涉华新闻报道的能力,只能编抄西方或其它印度媒体,正面和负面报道相对比例平衡。

“反华”只为“看钱”

印度媒体对华报道态度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因素:钱、权、意。

除了印度报业托拉斯、全印广播公司属于国营媒体、印亚新闻社属于同业合作集体所有制外,所有印度媒体都是私营的,赢利、至少不亏本是多数媒体的第一考虑。

什么新闻最吸引人、最能卖钱?不仅在印度,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是一样,负面的、具有煽动性的报道才会吸引眼球、带来读者。对印度媒体近年“批中国潮”的动机,英国广播公司断言:他们意不在“反中国”,而在“向钱看”。

事实上,尽管多数印度普通百姓对中国持友善看法,多数知识界、经济界人士支持对华友好,但在印度社会特别是权力阶层,对中国疑虑、恐惧、对抗的情绪暗流从未消失。近年又恰逢中印关系遭遇一些困难和障碍,这股暗流自然沉渣泛起,嗅觉灵敏的媒体推波助澜,放大了这股暗流,使其负面效应愈演愈烈。

至于“权”的影响,主要指印度国内政治斗争对媒体的左右。在印度,反对党要攻击执政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抹红”,即一面渲染中国“威胁、入侵”,一面指责政府对中国“软弱、绥靖”,媒体就是他们相互攻讦、肆意表演的舞台。

所谓“意”,是指有些媒体坚持其意识形态取向和“报道方针”,以维持其品牌形象、取悦其特定读者群体。多数印度右翼媒体宣称秉持自由主义或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理念,追求民主、自由,也因此念念不忘追随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不能说中国好、说印度的不好。一名印度的中国问题专家私下里向笔者说,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怎么回事,就是不能公开说出来。谁说谁就是亲华、亲共、反印、卖国,越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印度专家越要避嫌,公开撰文表态越要强硬。

这就是印度媒体对华报道的生态。对此,印度高官直斥“毫无意义”,而西方媒体则隔岸观火地称,“中国媒体已经开始反击”。

《印度时报》有关中国报道摘录

【边界问题】

“印中边境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似乎变得越来越严重。据披露,印度-西藏边境警察部队两名印度士兵被从中国方面射出的子弹打伤。”

——2009年9月15日报道,称中印发生边境流血冲突,事后证实为假新闻。

“印度8月31日试图淡化中国侵入其领土一事,但印度陆军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将军承认,两个月前中国一架直升机曾侵犯印度领空。”

——2009年9月1日报道,“中国入侵印度”是它乐此不疲的兴奋点。

【中巴关系】

“中国有朝一日可能会在印度周边地区建立一个军事基地。中国在巴基斯坦建设了瓜达尔港,现在正在拓宽喀喇昆仑公路。在需要时,这些设施都能为军方所用。”

——2010年1月28日报道中引述一名印度退役空军准将的话。

【中印关系】

印度人现在应该认识到,“中印度”就像希腊神话中由不同动物的部位拼凑成的怪兽客迈拉。在可预见的未来,除从有限的机会主义层面讲,印中两国是不太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

——2010年2月24日该报说中印不大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印度崛起尚面临障碍。

“大约3000万部手机———即印度所有手机的8%左右———到本月底将会报废。这些就是没有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的、构成严重安全风险的中国山寨手机。安全部门认为,恐怖分子利用这些手机引爆了一些炸弹。”

——2009年4月4日,《印度时报》制造了这样一则意在排挤中国制造的新闻。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何珽律师、何震达律师在线 咨询电话:13957586839 | 技术支持:何珽 | 浙ICP备2021008149号 |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