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假如毛泽东归来,他会做些什么?
2187 人阅读 日期:2009-01-14 17:03:48 作者/来源:熊剑
瞻望世界的2009年,中国必然还是国际焦点:经济学家仍将继续争论这个全球市场新星会否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引领世界经济复苏,政治学者则会观察万众瞩目的新中国六十周年庆典(一般预料会有大阅兵)之前,北京将如何应对从三月到七月的一系列政治敏感事件纪念日——中国的牛年,似乎并不比2008年轻松。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的记忆最终定格在邓小平的剪影上,那么对新中国60年的图像重现难离毛泽东。在最近60年的世界当代史上,这个名字并不曾冷却:
从政治符号上说,无论是天安门城楼那幅每年都要更换新作的毛泽东画像,还是对面的毛主席纪念堂,无论首都群众集会还是解放军大阅兵,历史场景必然重现天安门的象征——60年前,毛站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今,面对动荡不安和风雨飘摇的世界,中国人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从经济符号上说,带着毛泽东头像的人民币如今成为世界上最具看点、大受欢迎的货币。毛泽东时代制定的最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不仅“成功保护中国免受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上海财经闻人童牧野语),也在当前危机暗影里发出光亮,以至大陆民间学者有人戏言:2009年的世界经济,将是毛泽东(人民币)和华盛顿(美元)的对话。
从社会符号上说,有谁会想到那本红色封皮的《毛主席语录》在台湾的书市已畅销三年,那只印有毛泽东书写“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绿色军用书包眼下已成外国游客在北京秀水市场最青睐的伴手礼……尽管在今天有宅男、有街舞、有互联网的时代谈到毛泽东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时尚的象征,而无关信仰、思想、力量、革命甚或铁的纪律。
事实上,2009年的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是民生、社会、法律方面,中国人都将面对一个比改革开放30年更长的历史梳理。特别是在中国尚无一部官修的、权威的《共和国史》的情况下,当代中国人那种避谈新中国开国之初斗争地主、避谈公私合营、避谈大跃进、人民公社、避谈文化大革命、总之避谈共和国前三十年史实的现象,将会面临着历史和法律的理性拷问。这些省思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的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视中显得更为必要。
历史当然不会是简单的轮回,中共更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批评和修正才逐渐找到一条带领这个庞大国家走上民族复兴之路。虽然当年毛泽东发动的一连串内部政治斗争格局早已被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时代所抛弃,但人们都不会忘记,追求独立自主建国的中国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及军事科技(更包括成功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时代,同样不会有未来甚至难以支撑改革开放30年。
如果把共和国六十年历史分成前后三十年的话,毛泽东的三十年在追求“有饭大家吃”(尽管政治内斗搞得最终快没饭吃了),而邓小平的三十年则是在追求“大家有饭吃””(尽管经济改革搞得最终贫富差距加大了),——这两个在经济社会学者眼中分别代表公平和效率的词组,成为某种简约版的社会路径预测:或许未来三十年,中国需要重新强调公平化分配的制度体系。
邓小平属于中国,毛泽东也属于中国。把毛邓相对立,相排斥,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正如把追求公平和追求效率相对立会行不通。如果说过去60年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中国的明天也需要重新发现毛泽东。因此,必须站在今天而不是昨天的坐标上,重新认识毛泽东的谬误和价值。而且,必须寻找和厘清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历史逻辑。
中国充满希望,信心重过黄金。2009年的中国又将在人类当代史上写下什么样的字句,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有趣话题。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蔓延,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图景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就能抓住机遇,更上层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已经来临的2009年,中国故事将更加引人关注。对于周恩来逝世33周年纪念日与中国再次兴起的“毛泽东热”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我们也不禁要问:假如毛泽东归来,他会做些什么?
胡星斗谈左翼纪念毛泽东
1月5日,中国左翼网站乌有之乡发出了将“纪念毛泽东活动”日常化的倡议。德国之声记者石涛就此对胡星斗教授进行了电话采访。
“乌有之乡”网倡议的内容包括佩戴毛泽东像章,用“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彼此问候,呼吁集资修建毛泽东像,以及向刊登批评毛泽东内容的媒体施加压力等等。这份倡议刊登之后引起了网民的巨大反响,支持的人并不在少数。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国社会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认为这是近乎于“邪教”的活动。以下是胡星斗教授与德国之声的访谈全文:
德国之声:胡星斗教授您好,我们看到最近中国左翼知识分子活跃的“乌有之乡”网站倡议要将“纪念毛泽东活动”日常化,也获得了不少反响。您认为这种倡议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思潮呢?
胡星斗:目前中国的改革出现了一些失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受到改革损害的人就自然而然的更加怀念毛泽东,更多的人就集合到左派的旗帜下。其实对于这样一种状况,我们也是理解的,因为他们认为改革是很不公平的。改革使得广大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因此他们主张回到毛泽东的时代,他们认为毛泽东能够给中国普通的工人农民更多的平等的权利。对于这样一种言论,我认为都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但是乌有之乡现在搞得这个倡议,包括佩戴毛泽东像章,用“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彼此问候,呼吁集资修建毛泽东像,以及向刊登批评毛泽东内容的媒体施加压力等等。我认为就是要把毛泽东邪教化,是在创立一种邪教。他们把文革期间那些个人崇拜的做法又搬到现在,而且还要变本加厉。让我们感觉到回到文革期间。
德国之声:胡教授,您刚才提到这是偶像崇拜的回潮。但是这样的倡议不但有人提出,而且还引起了不少回应。比如前不久就曾经传出这样的消息,中国重庆某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一座据称是全国最大的毛泽东像。看来这样的倡议还是得到一些支持的。
胡星斗:的确如此。他们在倡议中还提出,谁要是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或者其他场合,进行所谓“辱骂歪曲毛主席形象”,就一定要去抗议,让我们联想起其他的一些事情。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专制做法。
德国之声:其实从一般的政治概念而言,左派应该更多的是为弱势群体代言,争取底层民众的权益。而中国的左派似乎在这一领域并不活跃,这是不是一种悖论呢?
胡星斗:中国的左翼知识份子理论上而言应该更多的同情民众,同情弱势群体。但是实际上,那些极左分子几乎没有任何人参与过实际的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或者参与维权的。所以那些极左知识分子更多的只是崇拜毛泽东,崇拜毛泽东的集权的一些做法。目前中国的偏右的知识份子反而是参与了民众的维权。当然我并不反对左,也不反对右,我只是反对极左和极右。一般观点偏左一些没关系,也有很多人认为我是属于左派。观点左一点没关系,但不要走到极左,也就是极力维护专制体制,以及对毛的无条件个人崇拜。
德国之声:您提到对毛的个人崇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看到您在针对乌有之乡倡议的文章中也列举了大量毛时代的错误,包括从苏区肃反,反右直到文革。现在对于毛的崇拜是不是与历史现实长期没有得到正视有关呢?
胡星斗:确实是这样的。我们改革开放之后主要搞经济建设,对于其他方面采取的是“向前看,不争论”的态度,这样的策略从当时来看是正确的,是为了避免纠缠历史问题,(否则)改革开放很难进行。但是现在改革开放也三十年了,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如果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历史经验教训从来不总结,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很难进步,就很难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文化大革命等极左的东西采取回避态度,对毛泽东过去的错误也是不允许评论,所以很多年轻人是非不分,对历史的错误不清楚,因此他们就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在加上看到很多极左派的文章,把改革开放失误归咎于搞市场经济,而不是归咎于毛泽东的政治体制的落后。
附:毛泽东临终前的心态
一、临终前预见死亡
对于死亡,毛泽东的心态十分坦然,而且早有预感。1975年10月1日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想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他随即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工作人员说:“怎么会呢?主席,您可别这么想。”毛泽东认真地说:“怎么不会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岂能例外?‘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这的确是他最后一个国庆节。
二、自称“供展览的偶像”
“供展览的偶像”,这是毛泽东的原话。据陪伴了毛泽东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讲:1976年“四·五”期间,主席对外面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他病重,动不了,由我们几个工作人员支撑着他,才走几步,就得赶快坐下或躺下休息,呼吸困难,连讲话的力气也没有……主席情绪很烦躁,不愿讲话,也不见人。每天都吸氧,讲话更让人听不清了,吃饭、饮水也十分困难。这期间,曾多次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供展览的偶像’”。
三、想“落叶归根”
1976年的7、8月间,毛泽东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病势沉重的毛泽东这时有个心愿:‘落叶归根’,回到故乡湖南韶山休养”,却遭到了包括四人帮在内的中央政治局一些人的拒绝,理由是“鉴于毛泽东的身体现状,任何移动都可能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
相关链接: